今日莫斯科地铁
加耶夫
--《地铁》协会理事会理事长、莫斯科地铁公司总经理
[编者按] 近十年来,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彻底改变了社会以及经济实体间和国家政权及管理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在复杂的条件下,所有交通公司,包括莫斯科地铁公司,保证了公共交通正常运行,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全市社会问题的解决。在此期间,他们不仅成功地保持了现有状态,并找到了与权力机构相互配合的新办法,而且还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促使为乘客服务的安全性、质量和文化水准得到提高。
莫斯科地铁1935年5月投入运行,目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街外快速交通系统之一。在莫斯科每天有近900万人乘坐地铁,这是世界最高指标。在城市客运交通工作量中地铁占总运量的56.6%。
按2002年1月1日状况计,莫斯科地铁网由11条线路组成,总长度为265公里(按双轨计),在世界排名第5位,有163个车站,车厢总数超过4 100个,每天在地铁各条线路运行的列车约有9 000趟,551台扶梯将乘客由地面送往列车。
就运营安全性来讲,地铁超过所有类型的公共交通和干线交通工具。其行车计划完成率为99.9%。
九十年代初,莫斯科地铁公司也遇到了俄罗斯大部分客运交通公司同样遇到的问题。主要问题之一是乘客优惠范围的急剧增加,但这种情况下却没有建立现实的补偿地铁公司收入降低的机制。如果1990年仅有8%的乘客享有免费乘车的权力,则到1998年其人数已达到客流量的54%。随着免费乘车人员的增加,每天客流量也由750万增至900万。这是由于1993年地面客运交通量明显减少所致,况且地铁公司要适应新的工作条件:不降低客运服务安全性、质量和文化水准,还要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并找到解决3万员工社会问题的途径。同时,应着手开发和应用可向乘客提供新式服务的优质新技术,以使地铁更具吸引力。在现今条件下,后者特别重要,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在地铁运行方面保持高指标,而且还可解决整个城市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在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减少莫斯科街面道路网的负荷。正如国际经验所证明的,交通公司的优质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对促使城市居民上班、前往休憩地点等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有利,这样既可降低汽车交通排放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又能提高城市用地利用系数。
但是,不与市政府相互配合及在企业内部实行有效的经济政策,地铁公司要保质完成客运任务并从而解决整个城市的重要问题是不可能的。
1991年,在莫斯科确立了一个这样的方案,即委托方(城市)和承运方(地铁公司)根据完成的客运量、双方商定的价格和价目表,明确了其相互关系。城市与地铁公司相互配合的市场原则得以重建。今天必须将其加以巩固,为此向市杜马提交了关于莫斯科市公共客运交通法草案。
目前,为保证交通企业正常运营,不建立对乘客明了而方便的有效乘车收费系统是不行的。要实施这一计划,不仅需要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而且要研制和应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系统。莫斯科地铁公司在一些国际交通组织,如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МСОТ)和欧洲交通委员会(КОМЕТ)中的积极活动促成了这些任务的完成。1997年9月,新系统开始运行,磁卡和非接触式交通卡作为进入地铁的《钥匙》开始使用。
1998年,采用了根据拟乘车量预付款的分段收费系统,现在给乘客的价目表选择余地很宽,每位乘客可以选择对自己最适宜的路线。作为非接触式交通卡信息载体使用的智能技术使得不仅可以用卡支付地铁车费,而且还可以支付其他交通系统车费。2000年,出现了乘坐地铁和乘坐莫斯科市郊铁路线付费用的智能卡。使用智能卡的人数仅2000年就增至37万人,现在约有100万人。
从1999年起,地铁公司向首都各高校学生提供使用实名智能卡(见图2)的可能性。借助于智能卡每位大学生可以随时在任何一个地铁售票处按优惠价付车费,这样不仅方便,而且实际上消除了冒用大学生车票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地铁公司的损失。
类似计划已于2001年在莫斯科国家全日制教育机构实施。其高效性通过下述数字得以证明:2000年6月向莫斯科全日制教育机构学生出售了40.6万张优惠车票,而2001年6月在同样的优惠范围内,借助于实名卡只有14.55万名学生使用了这种优惠票。总体上讲,自1997年推广使用自动化系统以来,使得地铁运营收入增加了20%。
近期智能卡技术将在俄罗斯首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2001年9月,莫斯科地铁公司同莫斯科铁路公司、莫斯科市政府消费市场和服务局、莫斯科居民社会保障委员会、莫斯科市强制性医疗保险基金会、莫斯科银行、《社会定向零售贸易网》股份公司开始试验应用多功能《莫斯科人社会卡》。此卡发给根据权力机构决定有权享受优惠乘坐地铁、城市地面客运交通、莫斯科铁路郊区线,以及享受优惠医疗服务、获得商品与服务的人。除此之外,借助于该卡的银行附加功能,使用者能够在接受服务和购买商品时进行付款,领取退休金,以及其他社会款项。莫斯科地铁公司是进行该项试验的主办单位。
实施所有这些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给乘客,包括优惠范围内的乘客创造更多的便利。通过验票与统计技术设备确定优惠数量,并不断地将财务结算直接发给不同类型优惠人员的主管单位,地铁公司将按实际完成的运送工作量同其结算。
从1998年起,莫斯科地铁公司运营中开始使用新一代地铁列车《亚乌扎号》(车厢的工厂代号是81-720,81-721 )( 见图3),由梅季辛机械制造厂进行批量生产。无级启动与气压悬挂系统可保证提高新车厢运行的平稳性。强制通风、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位形状、车厢两端宽敞的站位面积,以及新式的照明装置和现代化的乘客信息系统,在车厢内创造了舒适的条件。车厢车身用不锈钢制造,从而延长了其使用期限。在这种列车上实现的现代化技术方案可节省电力和减少运行支出。
为司机班组也创造了新的舒适条件。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设计的司机室装配了空调和随机计算机。《维佳季》系统可保证运行安全,而《伊格拉-М》系统可保证防火。《亚乌扎号》成为整个地铁列车家族,包括高架线路运行列车的先导。
1990~1991年间,由于客观原因,促使地铁建设与改造的国家投资体系发生了根本改变。此外,正如已指出的,1993年客流量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运量主要是在所谓《非高峰》时段增长。此外,九十年代市里出现了一些远离市中心和地铁现有线路的新住宅群,如米季诺区、布拉捷耶沃区、马里伊诺区、布托沃北区和南区、茹列比诺区、新科西诺区等。由于缺乏快速街外交通系统将这些小区与现有地铁网连接起来,就大大增加了这里的居民进入市中心部分所耗费的出行时间,且明显降低了这些新区的声望。
所有这一切注定了研究和开始实施莫斯科地铁工作发展与完善的新计划。在建设新线路方面,将物资与生产潜力集中用于最主要方面。1994年,在奥特拉德、比比列沃、阿尔图菲耶沃区内形成了季米里亚泽夫半径线。1995~1996年间,柳布林线一、二期开工。将谢尔普霍夫半径线延伸至布托沃北区的工程也正在进行,斯特罗金--米京线的《基辅站》至《胜利公园站》主干段正在建设中。1997年,《国民经济成就展站》和《白俄罗斯站》环线的辅助出口投入使用。为缩短线路开通期限,如今与过去年代不同的是,过去建成相当长的几段区间才开通,而现在是一个站一个站地交付运行。例如,在修建谢尔普霍夫半径线南段时,2000年《扬格利院士街站》就开始投入使用,2001年《安尼诺站》也投入使用,今年《顿·德米特里林荫路站》将开通。
由于莫斯科市政府2000年划拨了整个完工量80%的资金,使得首都地铁建设计划的实施成为可能。
此外,按我国一般技术规格在市里某些新区修建地铁线路,会对其经济合理性引起质疑,因为在这些新建线路上现在没有,而且将来也不会有足够的客流量。而同时,新区与现有地铁网缺乏快速交通连接,也使得其居住条件明显变差。有鉴于此,莫斯科市政府决定更新其技术规格,用高架线路将远郊区与现有地铁网连接。敷设这些线路可为居民提供新的便利,因为对这里大多数居民来说,举步便能到达车站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同时较修筑传统线路相比便宜得多,所耗工期还相当少。布托夫线是第一条这样的线路,该线始发于在建的《顿·德米特里林荫路站》,该线一期计划在2003年建成,二期在2004年建成。
这条线路上设置6~7个车站,半径线总长8km,其运送能力为2.5万人/小时,列车最小间隔时间为3分钟,各站平均间距小于1km。
列车线路旅行速度为25~30km/小时。
目前,莫斯科地铁公司正与梅季辛厂合作,在81-720,81-721型(《亚乌扎号》)地铁车厢基础上为设计中的高架线路研制列车车辆。为保证一年四季都能舒适地运送乘客,新列车将装备空调装置。2002年3月1日起,开始新车厢试验,如果整个必要试验的周期能顺利完成,则2003年批量生产。
将来还打算在莫斯科,其中包括市中心部分,修建几条技术规格更新的地铁线路。
今天,在提高为乘客服务的安全性、质量和文化水准时,如在现有线路上不采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更换有形与无形上陈旧的设备,是不可能应付得了大客流量的。
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多年形成的客流量与“高峰”负荷时段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日间客运量增多了,而在传统“高峰”时段的客运量则有所减少。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列车运行图及其技术服务规范,以及地铁各站和系统的工作要适应新的条件。为此实施了车辆场全部配套和人员辅助培训的计划。1995年,莫斯科河南岸线路上取消了分岔的混合运行,《卡霍夫站》至《卡希尔站》段划为独立运行线路,这使得在《卡霍夫站》至《红色近卫军站》划出段的行车间隔时间缩短一半。在索科尔尼基线上继续更换旧列车车辆,而2000年12月,在这条线上《第聂伯尔APC》自动化列车的速度调控系统已投入使用。
近十年来,莫斯科地铁在进行扶梯更换工作,这些扶梯已达到了其数十年的使用寿命。为完成这些工程,车站要关门,这给乘客带来一些被动不便。为了将这种不便压缩至最小程度,今天实行将人力和物力集中,采取项目分别改造的办法,从而可大大缩短工程期限。
为提高客运安全性,对717、714型车厢进行了现代化防火改造,改造量占地铁车厢总量的70%以上。电动列车还装备了《伊格拉》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的最新改进型不仅能解决车厢的防火和灭火问题,而且还可以不间断监控轴箱发热状况。
没有组织得很好的运营管理,交通公司是不可能保质完成大客运量的。2001年初,为了培训调度人员,莫斯科地铁列车调度训练厅投入使用。该厅是一个综合体,在这里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可模拟各种不同线路情况,监控调度人员如何就模拟情景确定出车上路所需进行的操作,而后进行动作分析并矫正错误。训练厅还用于研究线路上实际发生的情况,同时可用于模拟不同专业专家的实际操作,以评价其准确性和灵活性。这项功能还有助于研究制定超员状态下如何操作的建议。
几年前,莫斯科地铁继圣彼得堡地铁之后,开始对机车组采用计算机班前监控系统。今天,该系统在首都地铁全部11条线路上应用。
该系统使莫斯科地铁公司逐步建立起《司机健康》资料库。计算机汇集每一位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甚至能在本人还没有觉察到时,就在最初阶段“发现”微小变化。根据这些资料,莫斯科地铁公司建立了司机疾病预警预报系统,将来还打算建立其他专业员工的健康状况监控系统。莫斯科地铁公司医务所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这项计划的实施,包括研制预防、治疗和康复方法。在许多机务段建立的莫斯科地铁综合保健中心、心理减压室、运动厅和卫生防治所正得到广泛利用。
企业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员工的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留住干部,吸引未来的年轻专家在地铁公司工作,不采取合理的社会政策是困难的。
遗憾的是,由于1998年经济危机,导致员工工资的实际水平下降。要在短期内将其提高是不可能的,但形势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莫斯科地铁公司所有员工工资定期调整。2000年工资调整三次,结果工资增加了50%;2001年调整两次,分别提高了20%和15%。应当指出,增加工资是在没有得到补充预算的情况下进行的。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经费是地铁公司自己挣来的。调控地铁公司的收支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步。
同样,地铁公司的社会氛围对留住干部,提高工作指标也有促进作用。我们的员工可以在奥泽尔宁水库的现代度假村休假,每年地铁公司员工的子女可以在儿童保健营度夏。2002年,《瓦连京娜》保健营的改造即将完工。当前要解决的是《巴科夫卡》卫生防治所的问题。地铁公司员工还有许多其他社会优惠待遇。
所有这一切可解决地铁公司的干部问题并保证我们员工的健康,其结果是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因疾病而损失的工作时间,而且还对地铁公司的运营产生正面影响。
实行这些以及其他许多技术和组织措施,可提高莫斯科地铁的安全性、服务质量和文化水准。地铁管理协会在这方面的作用也很大,协会保持了各地铁公司间的伙伴关系。协会通过举办地铁部门专家研讨会和会议,交流先进经验,以及丰富工作成果,使地铁公司持续发展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提高了为乘客服务的安全性、质量和文化水准。
图1 莫斯科地铁的新检票入口--新式闸门
图2 实名智能卡
图3 新一代地铁列车《亚乌扎号》